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
2023-11-09 11:09:11 来源: 评论:0 点击:
在当今信息化高度发达的背景下,手机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,它具有交流便捷性、互动及时性、快速获取信息性及信息庞大性等特点,但是手机对健康的危害性不容忽视,特别对青少年而言,本应是人生中积极获取和学习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,但有可能沉溺于手机等电子设备的过度使用,从而对其心身健康产生负面影响。研究显示,全球青少年手机依赖(指过度使用手机从而对个体身心造成不良后果的一种依赖行为)的流行率已高达25.7%,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。
青少年群体中的手机依赖者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比例?根据相关文献报道,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:
一、人格因素。国内常用的手机依赖的测量工具是手机依赖量表 (MPAI) , 被试的人格特征则用中国大五人格简版 (CBF-PI-B) 来进行测量。手机依赖量表 (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 Scale, MPAI) 是由Leung等人进行修订, 黄海等人对该量表做了中文版信效度检验,并使用中国“大五”人格问卷的施测结果表明,与无手机依赖的学生相比,有手机依赖的学生的神经质得分显著增高(P<0.05),高神经质人格特质的人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,也具有更强的依赖性及逃避现实的倾向。因此,对于高神经质人格特征的青少年来说,他们会更倾向于通过手机来寻求情感满足和压力释放,所以出现手机依赖问题几率就会增加。另外Bianchi等的研究发现,性格外向、高神经质与手机依赖行为呈正相关,即外倾性性格的人更容易受到手机困扰,高神经质的人更容易出现手机依赖。
二、年龄因素。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,好奇心比较强,容易被新事物所吸引,但是由于心理各方面还不够成熟,所以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较差。一项来自韩国1.06万户智能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,智能手机成瘾按年龄来分,10-19岁和20-30岁分别占比为18.4%和13.6%,由此可见,手机依赖主要集中在青少年。
三、网络环境因素。对于青少年而言,手机在其建立人际关系、发展自身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。一些不善交际的学生往往不愿意在现实生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,因此容易被同龄群体所忽略。由于网络具有便捷性和匿名性的特点,能为这些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轻松的交流平台,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、网络平台等途径发表自己的观点。
四、家庭环境因素。手机依赖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,也是全家人共同的问题。通常,我们有五种表达爱的方式,即语言、礼物、服务、高品质时间和陪伴。父母性格不同,表达爱的方式也有所差异。但有时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缺少一致性表达,经常转化为指责孩子、讨好孩子、打岔、超理智等方式。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认为,父母和孩子在情感表现和行为模式有着很大的相似。在家庭中,父母不懂得如何向孩子表达一致性关爱,不和谐的表达方式造成孩子情感满足的缺乏,形成了低自我价值感。在家庭中压抑的情绪不断蓄积,极其容易在家庭外寻找精神寄托,为青少年手机依赖埋下了隐患。
对于青少年手机依赖,我们应采取什么策略呢?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完善家庭对青少年的一致性关爱
一致性表达在萨提亚治疗模式中尤其强调,父母要表达对孩子的一致性关爱,首先需要提升自我价值感,父母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,进而才能顺其自然对孩子进行一致性关爱。父母应把青少年摆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,以亲密朋友的身份与孩子进行交流,尊重孩子的成人感和独立感,通过一致性表达,让孩子正确的感受到父母的关爱,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子。
二、帮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
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,它里面几乎有孩子想要的游戏娱乐、社交、查询各种想获得的信息等功能,因此要理解和接纳孩子对手机的喜爱,我们很高兴孩子能找到一个放松的方法,而不是把手机当成禁物。作为家长,要做的是正确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,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,充实孩子的休闲时间,如与小伙伴玩耍、看手机、户外运动、阅读等,与孩子协商每项活动的时间长度,以及在哪个时间段做什么项目等,从而降低手机过度使用。
三、打造洁净的网络环境
为了青少年在手机使用过程中有一个相对纯净的网络环境,需要多监管部门和行业共同发力,应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过滤掉手机中的垃圾短信、垃圾邮件和不良网站,减少这些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伤害,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安全绿色的网络空间,保证其健康成长。此外,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向青少年宣传手机依赖的相关知识,让更多青少年认识到手机等电子设备对人类生产、生活和健康影响的两面性。
总之,解决青少年手机依赖问题,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,也需要青少年科学认知,合理使用现代化通讯工具,培养良好、健康的兴趣爱好。让手机等电子设备成为青少年学习进步的有益助手,防止成为慢性杀手。
参考文献:
[1]孔旭、熊思成、张斌、贺艺,累积生态风险与青少年手机依赖的纵向联系:情绪调节的调节作用及性别差异,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3,31(5):689-694
[2] 刘勤学,杨燕,林悦,等。智能手机依赖:概念、测量及影响因素{J}.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,2019,27(6):915-918)
[3] 何安明,姚予丹,青少年人格特征对手机依赖的影响.Education Mondernization DOI:10.16541/j.cnki.2095-8420.2016.35.133:277-278)
[4] BIANCHI A PHILLIPS JG,Pscychologicol predicotors of problem mobile phone use {J}Cyber psychol Behav.2005:8(1):39.51
[5] 中国新闻网.调查显示韩国约二成青少年沉迷智能手机成瘾【EB/OL】【2016-01-22】.Http:www.chinanews.com/gj/2013/06-13/4924761.html)
[6] 贾翔鹏 ,王春凯.青少年手机依赖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。基础教育研究 2023/03(总第601期):6-9)
[7]于长坤,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干预策略.少年儿童研究2012-10 :4-10)
作 者:程兰 达州市民康医院 副主任医师
审阅者:唐海东 达州市民康医院 院长
相关热词搜索:
分享到:
收藏